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孩子

时间:2025-05-18 04:04:49
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孩子

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孩子,作为父母,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可以平平安安、出人头地,因此,会竭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,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父母也要掌握教育技巧,下面分享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孩子。

  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孩子1

一、和孩子做朋友,不采取过激行为

正确地教育孩子就要放下姿态,主动和孩子做朋友,而不是一直表现得高高在上。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深入、亲密的交谈,传递出自己对孩子的爱。

此外,当孩子犯错误时,家长们要首先平复自己的情绪,切忌对孩子采取过激行为,不论青红皂白先来一阵棍棒教育,而是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分析、解决问题。

粗暴地对待孩子不仅无法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,还会让他们内心留下阴影,性格也变得偏激。

二、多给孩子一些陪伴

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的爱和陪伴,只有在爸爸妈妈的精心教导和陪伴下,孩子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、养成良好的习惯。

可是在现实生活中,很多父母迫于生活的压力,不得不让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过来帮忙看孩子或者直接将孩子留在老家。

这样的话,父母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,会对他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。

因此,父母要更加用心地对待孩子,平时多和他们沟通、交流或者多视频、打电话,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,让他们感受到即便爸爸妈妈不在身边,也依然在关心和爱着自己。

  

三、家长要做好榜样

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'影响,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,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。

有很多书香世家就是如此,父母素质高、德行好,孩子自然而然也很有教养。

相反,如果在一个乌烟瘴气的家庭环境中长大,孩子也很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。

四、学会尊重孩子

孩子虽然要依附于父母成长,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需要别人的尊重,比如:

尊重孩子的兴趣——兴趣是不断激发孩子创造力的内在动力,当孩子表现出对于某一方面的兴趣时,家长切忌扼杀,而是要进行鼓励,让兴趣助力孩子学会一项新技能;

尊重孩子的人格——当孩子犯错误时,家长也不要过度责骂,而是要帮助他意识到错误,并指导他们进行改正,避免下次再犯;

尊重孩子的意见——当家庭中需要作出重要决定时,别忘了问问孩子的意见,尤其是关系到他们身的决定。这样,孩子才能感觉到被尊重,以后也能成长得更加自信和优秀。

孩子犹如一张白纸,长大成材全靠父母的细心教育和培养。

  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孩子2

一、父母放下‘’教育者”的架子。

在很多父母的观念里,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该是“权威”,父母的话,孩子必须要听,毕竟,父母的生活和社会经验丰富,再说,父母说的做的,都是为孩子着想,为孩子好,所以,孩子听父母的话,不会错。

于是,很多父母早已习惯了站在成人的立场,以成人的思维方式为孩子分析问题,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去做,总是不停地命令孩子,不厌其烦地纠正孩子的错误。

总之,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,很多父母似乎处在一个“统治者”的位置,习惯于对孩子发号施令,很少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想法,这样就造成了教育中的很多问题。

比如,教育中的非常重要的亲子沟通问题。

哈佛研究发现:80%孩子的叛逆源于和父母的沟通。

曾经看了一份《亲子沟通调查问卷》,这份问卷统计了近两千个家庭的主要沟通内容,其大致分为五个方向:交友、学业、外表、日常琐事和隐私。

结果显示:

75%的家长想和孩子沟通学业问题,而45%的孩子想和家长诉说交友问题。

可见,父母和孩子的出现的沟通问题,很大原因是父母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考虑问题,而没有站在孩子的`角度去考虑孩子真正想要沟通的是什么,以致造成孩子不愿意再跟父母沟通,从而引发亲子关系的很多矛盾。

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:“尊重被教育的对象,是教育的实质和精华。

父母要尊重孩子,就要只有放下“教育者”的架子和身段,和孩子平等交流,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,给孩子以鼓励和帮助。

教育专家程桂英老师曾经说:“要真正放下身段,从内心尊重孩子,不要再用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说话。”

建议父母做到‘’四多”、“四少”:

多问少言:遇到事情,父母放下身段,多问孩子想要什么,不想要什么,不要凭经验及主观意识,不停地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。

多听少辩:在生活中,多听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和感受,以取得孩子的信任和理解,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。

多笑少怒:父母在孩子面前要保持稳定的情绪,多露出笑脸,让家庭充满温暖气氛,给孩子安全感,少发脾气。

多看少管:父母要学会多观察孩子,孩子的每个言行都是内心情绪和想法的体现,然后,再对症下药,管得恰到好处。

  

二、父母的教育态度要一致。

一个家庭中,由于父母双方的受教育程度和生活背景不同,往往在很多问题上观点不能一致,特别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。有时候,爹说爹有理,妈说妈有理。

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态度的不同,是存在在家庭教育的一个潜在危机。

当孩子有问题,父亲要惩罚和管教孩子,而母亲却当面指责父亲不应该对孩子这么严格,在家庭教育中出现这种‘’父管母护"或者‘’母管父护”的教育方式,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。

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觉得家里只有一个人说了算。只怕一个人,只听一个人的话。严管的那个人在家时,他会安分守己,而一旦这个人不在家时,他则会顽皮,我行我素,为所欲为,甚至无法无天。以致教育对孩子失去了约束力。

心理学上,有个“手表定律”,

即只有一块手表时,可以知道确切的时间;但是当你拥有两块或者更多的手表时,却无法知道确切的时间,而且也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准确判断的信心。

孩子年龄小,分辨不清怎样做是对的,怎样做是错的,需要加以帮助才能逐渐辨明是非,如果父母的意见不一致,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不一样,出现两个标准,会造成孩子无法辨别是非,无所适从。

在日常生活中,母亲的教育任务,就是时刻做孩子最好的榜样,给孩子正面、积极的引导;而父亲最重要的教育任务,就是给予孩子更多积极的评价和肯定,以及更多的关爱。

尽管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,父母分工不同,但要切记一点:在教育子女的时候父母态度一定要达成默契,要自始至终保持一致。

父母保持态度一致,遇到不同意见,私下及时沟通。

比如,当父亲不允许孩子边看电视边吃饭时,母亲就应与父亲站在同一阵线,并告诉孩子:“要听爸爸的话,吃饭时不可以看电视。”

父母双方在教育的过程中即使出现矛盾,也要在孩子面前保持冷静,当孩子不在身边时再及时沟通,“你那样管教孩子不妥当,我认为应该……”。等切磋、协商后,再采取合理的策略。

千万不要当面拆另外一个人的台,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的不对。

父母之间,谁对听谁的。

在教育孩子时,父母应该从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,协调夫妻之间的不同意见,坚持谁的对就听谁的。例如,如果母亲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,那么,在孩子请求继续看动画时,父亲就不应该同意孩子的要求。

《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孩子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